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红色虎岗 熠熠生辉

2025-07-23 08:55:29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虎西村晏田祠 熊川 摄

■ 詹鄞森

夏至这天,我们随文化学者曾汉辉走进永定虎岗。

这里,是上杭、永定、新罗交界处。高山环绕,海拔1547米的茫荡洋莽莽苍苍铺开。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虎岗入口有一座廊桥,谓永平桥,桥两端各有一座风雨亭,亭额分别题“进得来”“留得住”6个大字,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守卫虎岗的红军连长张爱萍,曾率部于此阻击敌人,故此桥又称“红军桥”。

1930年12月至次年8月,龙岩城失守,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闽粤赣军区兵工厂等40多个党政军机关,被迫迁至永定虎岗。

1929年,毛泽东几经虎岗,居住晏田祠。叶剑英在回忆中写道:“我到永定虎岗后,看到虎岗住上千户人家,目睹三四百人的赤卫队员,手持土制枪支,梭镖,大刀,精神饱满,步伐整齐地在进行军事训练......”

伍修权经红色交通线登上虎岗后,不由赞道:“我站在山顶举目望去,只见苏区山林田野,沐浴在一片红色的落日余晖中,我深深地吸了几口苏区的空气,只觉它是多么清新,多么香甜......连日的紧张,劳累和饥渴一扫而光,我们欢乐而轻快地直奔虎岗而去。”

中共闽粤赣边特委设在杨公堂。为粉碎敌人“围剿”,特委常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后,任弼时、王稼祥等到达虎岗,又召开第二次常委扩大会,史称“虎岗会议”。这里如今成为陈列馆,陈列历史烽烟,还原土地革命与反“围剿”斗争场景。

虎西崇德楼是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现为区级文保单位,内部陈列革命历史展览。

汉皆楼是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校址,肖劲光、张鼎丞曾在此培养军政人才,这座客家土楼建筑,依然保留教学训练痕迹,展现苏区教育历史。

务滋堂、光裕堂、敬德堂,是红四军一纵队司令部。1929年红四军进驻虎岗,林彪率部驻扎于此。光裕堂墙上题写的“三条纪律,八项注意”红军纪律歌是迄今发现保留最久、最完整的红军纪律歌。

虎西晏田祠,外墙依稀可辨红色标语,周边已建成红色主题公园和旅游步道,设红色交通线专题展馆。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大站旧址,是唯一的内陆大站,许多中央重要领导人、紧缺物资从这里得以源源进入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前,只有这条南方线(华南线)得以存续,被誉为“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

1929年6月,毛泽东随第一纵队从高陂进入虎岗,开往上杭。8月,他偕夫人贺子珍等在粟裕护卫下来到虎岗,随后转战永定金丰大山。

官陂楼是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虎西村的德和店是闽西工农银行旧址,现陈列金融历史展......

城下村积庆堂,是老红军赖富的事迹陈列馆。还有耕乐堂闽粤赣军委会旧址、世德楼列宁师范学校旧址、燕诒堂赖大超故居、毛泽东纪念亭杭永亭、积庆堂城下红色旧址、寨下邱氏宗祠闽粤赣七支队司令部旧址、乐耕居虎西坑源红色旧址、虎西大坪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红色消费合作社旧址、后峰祠的《红旗》报社旧址、虎东郑坑的郑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明贵楼的中共灌洋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与以上保护得很好的众多红色遗址产生极大反差的是,设在吉祥楼的闽西政治保卫处,设在敦睦堂、楼子厦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监狱,设在思顺堂的闽西肃反委员会旧址,均是芳草萋萋,潦倒不堪。

闽西苏维埃监狱的文字简介200多字,却记载错杀6352人的惨痛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被错杀的3728人被追认为烈士,1980年代又为2624人平反昭雪。

站在三合土浮雕的“肃反委员会”门楼前,我们思绪万端。这是全国唯一留下的内保工作遗迹,光裕堂大厅墙壁的《红军纪律歌》,烈士们在墙上题的“疾愤诗”,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这段不堪的历史,成为党史不忍撕开的一页。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初衷是不会错的。但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打击迫害自己人的工具。”曾汉辉说,这惨痛教训应该汲取,作为那段惨痛历史的见证,这些革命文物也应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