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一座楼的家训长廊

2025-08-06 19:50:50 俞如先来源:   责任编辑:   

振成楼位于永定洪坑村,始建于民国初年,规模宏大,结构独特,为之赞叹的,不仅有胫走于海内外的“土楼王子”美誉,还有颇具特色的族规家训长廊。

洪坑林氏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辈,每年正月都会召集族中子弟,于林氏宗祠讲解《传世家训十条》《祖训》等祖训家规,还有许多口口相传的“少时偷针,大了偷金”“人带脸,树带皮”“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火头让三分”等谚语、格言,时刻提醒族人要谨言慎行,在长辈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为晚辈的行事之基。

楼主忆起,小时候吃饭,父母教他很多规矩,坐姿、端碗的姿势都有讲究,按食量盛饭,掉在饭桌上的饭菜要用筷子夹起来吃掉。围桌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要等长辈先动筷子后方可用餐等。母亲还特地给他讲过胎盘埋根的故事:“一个人的胎盘之所以埋在厨房门后,意味着长大了要有家国情怀,心存树高万丈、落叶归根的念想。”初进学堂,父母教导他要对老师有礼貌,对同学要互相帮助、相互谦让。写了字的纸张,不能用脚踩。其父还特地用毛笔写了“天、地、君、亲、师”五字贴于卧室,时刻提醒他,要对老师心存敬畏。

振成楼里,众多楹联、匾额、名人题字的展示布局颇具考究,分布在正大门至观音厅,且纵贯全楼南北的中轴线上。楹联内容提倡修身正德、和睦团结、勤俭持家。而十余处名人题字,则为族人树立了道德和进取标杆,起到激励族人见贤思齐、奋起直追的作用。

驻足天井中央,仰望一片圆圆的天空,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天井中的特色花圃,让人恍若置身园林之中。迈过天井,见南门,上书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该联是明朝名宦海瑞之名言,表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

最为吸引眼球的是紧挨天井的主厅,这里也是振成楼把客家家训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文化空间。四根挺拔的大石柱颇为抢眼,石柱面向天井的位置,巧妙布置了两副阴刻楹联。中间两柱的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全联阐述了弘扬中华民族孝道传统、大爱传统、勤俭传统,对提振家声、成就事业重要性的道理。旁边两柱的柱联:能不为忧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这完整表达了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崇尚清正廉洁的为官理念。四根石柱象征性地支撑起整个主厅,诠释了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

主厅北,置两小门,连通外环的观音厅,也是振成楼中轴线上的设施。观音厅辟有屋形神龛,两边置楹联:振刷精神,功参妙谛;成就福德,果证菩提。该联上、下联句的首字也嵌入“振”“成”二字,与正大门的楹联遥相呼应。在观音厅靠天井的位置,布置了一极具分量的柱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该联明显化用了明末思想家顾宪成的著名联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嵌入“振”“成”二字,提倡振奋精神,强调建功立业是不容易的事,必须毕生振作努力,时刻关注身边的、周围的、天下的事,教人立志奋发、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的主题一目了然,发人深省。

从振成楼正大门到观音厅,是客家家训集中布置展示的经典长廊,成为一道亮丽的家训风景线。沿着振成楼的中轴线缓缓踱步,无论是平看还是仰视,视线都会与琳琅满目的楹联、匾额、题字相遇,仿佛在与先哲前辈对话,感受客家家训的温暖哲思,感悟土楼人家特有的拳拳教诲之心。

一座楼的家训长廊,萦系着祖先的叮咛,成为客家人的精神依托,连通历史,启裕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