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9月19日,以“红色基因传承与一体化育人成长”为主题的文化体验与一体化研讨活动在城南小学成功举办。来自厦门和永定两地的教育专家、思政课教师、党史研究者及教育局代表围绕红色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山海协作的教育内涵。

参加活动人员体验了“穿越时空的信仰”沉浸式学习课程,模拟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情报传递任务,并围绕“抗战精神”教学资源开发、“知、情、意、行”统一的实践研学路径等主题展开专题研讨。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两地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理念融合与实践创新。 为进一步巩固协作成果,两地共同建立了一体化推进协同机制,计划联合发布优秀课例、研学方案和备课成果汇编,并积极推进资源库建设、校际结对、送教下乡等后续任务。此举旨在以闽西南抗战资源为教育纽带,构建贯穿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抗战精神”教育内容体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区域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作为本地红色资源丰富的学校,我们拥有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等独特资源。但与厦门名师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帮助我们更系统地将资源转化为生动有效的思政课程,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跨学段衔接意识。”城南小学校长张继艳表示。 厦门市翔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圣得说:“两地教师通过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益和育人实效,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本次活动不仅实现了红色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整合,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实践路径,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