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金秋时节,永定区岐岭镇湖河村10余亩柿园里,金黄的甜柿缀满枝头,一个个果实饱满圆润,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果农穿梭其间忙碌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种了十多亩太秋甜柿,今年产量挺高,行情也不错,一斤能卖到15元左右,订单源源不断,主要销往全国各地。”种植大户李国龙说道。 这喜人景象的背后,是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十余年深耕特色农业的成果。2014年6月,该局从国外引进“太秋”甜柿新品种,以永定红柿作中间砧,通过“高接换种”“嫁接育苗”等无性繁育途径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与推广,成功通过福建省新品种认定(闽认果2014003)。如今,岐岭镇湖河村、蒲山村共50亩示范种植基地已进入盛产期,果实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以湖河村为例,迟熟红柿通过“高接换种”第二年即可挂果。经科学配方施肥、合理整形修剪、病虫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措施,第五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2万元,较传统红柿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我们将甜柿种植与土楼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采摘体验+观光农业’的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示范园的辐射带动效应,将在全区通过“高接换种”推广种植5000亩以上的太秋甜柿,让我区更多的果户共享甜柿产业的红利。”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晓兰表示。 |